每组至少喝够半斤茶才能学透这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门课程
发布时间:2024-08-23 10:14:43

  一斤五六千的高品质龙井、珍藏多年的普洱、香气四溢的奶茶、可饮可食的抹茶……只要你能想得到的茶,在这门课上都能品到。

  “一学期课程结束,每组至少要喝够半斤茶,不然这课程就学得不到位。”周继红说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边品边学,在这堂课上,你可以知道茶的历史变迁、品种分类、鉴别技巧、制作工艺、储存方法等等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在《茶文化与茶健康》的课堂上,更有妙趣横生的实践体验:实地观茶,免费品茶,制作茶点,切磋茶艺……不时还能获得老师准备茶爽含片、茶面膜、茶香眼罩等茶产品“礼物”,在沉浸式体验茶文化的同时,感受茶科技的力量,并将茶健康的理念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医学院2023级本科生刁闻言正是从选课中“杀出重围”的幸运儿,他说:“这门课程让我能够在纷繁的学习生活中有机会静下心来,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真切地体悟到茶文化的魅力。”

  “我们设计了课程知识图谱,并与拓展资源链接二维码一同融入教材,通过建立可视化知识体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周继红指着最新出版的教材说。

  面对学生们激增的答疑和学习需求,团队还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引入AI技术来辅助教学,同学们可以使用智慧树在线课程平台的智能教学助手“AI大明白”进行智能问答,并能通过智能搜索匹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习题库。

  交互式解决问题,拓展科学前沿知识,提供即时的帮助……技术赋能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这堂课上,80%以上的学生来自非农学科。为此,各类奇思妙想的问题,围绕茶的主题,纷至沓来。

  周继红说:“教书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帮助学生答疑的过程中,他们的问题也常常能够启迪我。我一直认为学生的创造力是比老师强的。”

  为此,在课程设计中,周继红将学科交叉作为新农科的突破口,引导同学们去认真思考生活中的“茶现象”,让各个专业都来赋能茶的传播。

  “学校门口短短600米一条街,为何开了8家奶茶店?”一位同学上完课后,对这个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于是周继红就引导同学们从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思维来分析,去探寻新茶饮如何风靡青年一代。

  课程中还会组织“当不同专业遇上茶”的研讨,同样是针对不同颜色的茶汤,有同学会联想到不同季节进而设计二十四节气茶的礼盒包装,也有同学将机器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对这些不同等级茶叶的快速识别。

  “新时代的农科人才,不拘泥于农学专业,也可以是来自文理工医,大家最终解决的是农业的传承问题,或者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问题。”周继红说,“同时,‘茶+X’的学习也可以助力他们的专业深度学习。”

  茶像颗种子一样,在不同专业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启迪着多学科智慧,展现着新农人风貌。

  一堂45分钟的课程,是数万字的备课笔记的浓缩精华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持续保持课件更新的频率,及时补充最新科研成果,择优吸纳往期学生的成果,以茶会友架起中外学生沟通的桥梁。

  周继红和团队把课程设计得更加年轻态,通过进阶式的实践技能教学,不断保持新鲜感,从一种茶具的使用方法,到一整套茶席的设计布置,从新茶饮调制和中式茶点制作,到胶囊泡茶机和手工冲泡的“人机大战”……

  “我一直对茶文化很感兴趣,希望以自己设计专业背景给茶文化二次创新。”课程学生、2019级艺术与考古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本科生郭梦妍毕业后公派留学,期间探索制作了茶基底生物皮革,并以东方美人茶为灵感设计了未来生态服饰,“我想成为一位中华文化传播者,给其他国家民族的老师同学普及中国茶文化。”

  在负责人王岳飞教授的带领下,课程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线上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累计点击量近3000万,主编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省“十四五”新农科重点教材等,展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从2010年本科入校至今,伴随着这个课程的发展一路成长。”从本科到博士,从博士后到特聘副研究员,周继红是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土生土长”的青年教师。从课程学生、课程助教,再到主讲老师,14年,见证了《茶文化与茶健康》这门课程的传承和迭代,也见证了这位青年教师在浙大的成长与蜕变。

  “育人,不光光是一门课,它也是系统工程。”课程团队不仅重视学生的培养,也注重团队内的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平台。“中国茶学大有可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茶学专业人才队伍中来,促进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王岳飞教授期盼道。

  每年暑假,这个课程团队都会走进茶山,让青年教师和学生亲身体验茶农的辛勤与智慧,在田间地头感受这片绿色脉动中的家国情怀,也通过光伏茶园、数字茶厂、茶叶深加工等科研成果服务产业发展。

  因为茶的背后,是一个产业的发展,事关茶农的生计。大家既要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交叉研究,发展茶产业,也要普及茶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茶,养成喝茶的习惯。当人们把茶杯端起来,可能在另一边的茶农们的生活就更美好了。

  周继红说:“未来我将进一步以农为本培养交叉性人才,积极传播中国茶文化、茶科技和茶健康,讲好新时代的中国茶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