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递出“最萌”城市名片都江堰探索大熊猫品牌建设
发布时间:2024-10-13 08:27:44

  9月26日早上,一对大熊猫“安安”“可可”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出发,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搭乘专机前往香港,定居海洋公园。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向香港第三次赠送国宝大礼。

  从天府源到香江畔,香港与都江堰结缘已久。实际上,位于青城山下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正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香港与都江堰还在农业、旅游、教育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有着积极合作。随着“安安”“可可”赴港,两地谱写的大熊猫情缘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青城山—都江堰地处邛崃山脉和岷山山脉的结合部,是大熊猫邛崃山系和岷山山系两大种群基因交流和繁衍的天然走廊,拥有全球大熊猫的最大种群。都江堰市,得天独厚成为熊猫乐土。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红外相机拍摄记录的大熊猫母子饮水画面 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

  1953年1月17日,一只大熊猫在都江堰市玉堂镇被发现,并救护至成都动物园斧头山饲养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前身 )。该熊猫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被救护的活体大熊猫。

  1989年6月,一只大熊猫在龙池镇南岳社区六组被营救后送到成都动物园救治,并在那里颐养天年。

  2000年,一只生病的大熊猫闯进都江堰虹口乡深溪村村民张天成家中。这只大熊猫也被成功救治,时值都江堰申遗,因此将它命名为“遗宝”。

  2005年7月16日,有记载以来的首只进城野生大熊猫“盛林1号”在都江堰市区内引起众人围观,后被成功救护并放归至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4月17日,龙池保护站附近发现一只生病的高龄野生大熊猫,成功救助后命名为“龙龙”,这是都江堰市自1953年来在野外救助的第6只野生大熊猫。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琴心”“小核桃”在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大自然,这是首次在成都放归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据悉,截至目前,在都江堰生活的大熊猫包括“熊猫谷”的14只、“熊猫乐园”的30只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4只。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早在1989年,都江堰市龙池镇就设立了熊猫保护实验站,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熊猫实验站。目前,都江堰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建起了两个大熊猫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分别承担着大熊猫公众教育、熊猫养老、隔离检疫、疾病防控和野放训练、熊猫科研等功能。

  1953年,都江堰市玉堂镇发现并救护了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开启了我国野外大熊猫救护之路。此后十余年间,都江堰共有5次发现并救护野生大熊猫。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其中,2005年救助的“盛林一号”放归野外,让都江堰市成为全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地,由此开启了我国大熊猫野化放归监测之路。

  巡护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野牛坪区域巡护 供图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

  多年来,都江堰市一直致力于大熊猫的保护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保护和恢复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有效确保了大熊猫栖息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结合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日常巡护工作,设立了4个基层站点,并配备了29名巡护员进行常态化驻点巡护。这些巡护员通过“保护区+社区”联动的方式,通过日常巡护、样线巡护和“绿盾”行动等措施,创新性地开展了人工洞穴、人工饮水点等科研监测项目,以及两叉河、芹菜坪生态修复等工作,有效防止了人为干扰,效恢复了受自然灾害破坏区域的生态功能,从而大大改善了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的野外生存环境。

  保护大熊猫也需要公众的参与。据悉,都江堰市长期坚持科普教育及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2014年以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两个熊猫基地相继开放。基地定期举办开放日、讲座和志愿者活动,都江堰因此成为全球看熊猫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也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大熊猫的保护中来。

  此外,都江堰积极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分享大熊猫保护经验。据悉,截至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先后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比利时等13个国家15个动物园建立了大熊猫科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都江堰市开展了系列特色文旅体验、消费场景和文创产品项目建设,以熊猫文化推动城市特色文旅的发展,将大熊猫打造成城市名片。

  作为都江堰市地标之一,仰天窝广场早已成为“网红”的打卡地。因为这里有一只在网络走红的“熊猫”——这个塑像正是取材于熊猫“盛林1号”巡游都江堰市的故事。在都江堰,熊猫元素可谓无处不在。出租车和公交车穿着呆萌的熊猫“外套”行走在大街小巷;熊猫题材的塑像遍布城市各处,它们或是围在桌边吃面条,或是表演长嘴壶茶艺,或是欢快爬树……

  大熊猫对于都江堰,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都江堰市将熊猫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打造了独特的熊猫文化产业。

  熊猫主题旅游是该市旅游业的特色之一。譬如,该市结合熊猫栖息地设计的生态旅游线路,可以让游客在青城山、大熊猫基地和周边自然景区中游览,体验丰富的自然与文化。再如,熊猫保护体验活动,可以让游客扮演“熊猫饲养员”角色,亲自体验和照顾熊猫。

  在都江堰市灌县古城的文创特色街区,有着各式各样熊猫主题的文创产品,如灌阳十景图、便携茶具、手提包等,让我们初窥了熊猫文创的魅力。都江堰开发的熊猫主题文创,如大熊猫发夹、大熊猫摆件、大熊猫潮玩等,囊括了艺术品、纪念品、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服饰和日用品等。据称这些产品在旅游市场上深受欢迎。

  去年年底,熊猫巴斯和平友好论坛在都江堰成功举办。论坛现场发布《都江堰巴斯宣言》,明确熊猫巴斯和平友好论坛的会址永久落户都江堰。

  大熊猫巴斯曾是中国的“和平大使”,多次出访国外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据了解,迄今,都江堰已有多只大熊猫走向海外。熊猫“星辉”“好好”旅居比利时,“园欣”“华妮”旅居韩国,“福娃”“凤仪”旅居马来西亚……它们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追捧。此外,从美国归来的熊猫“宝宝”“泰山”,从奥地利归来的熊猫“福报”……它们也是国际友谊的使者。

  在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中,都江堰的大熊猫扮演了文化沟通的桥梁角色。据介绍,都江堰市目前已与26个国家的34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涵盖世界五大洲。国际友人们在都江堰的求学交流、观光游览活动中,最为着迷的就是大熊猫们悠然自得的萌态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依托大熊猫这一全球知名的文化符号,都江堰市整合了大熊猫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国际交流等资源,全方位扩展了大熊猫作为生态旗舰物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推出集城市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研学旅游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大熊猫主题品牌,有效提升了其在全球的知名度。

  展望未来,都江堰市将不断丰富和深化“熊猫”这一城市名片的内涵与价值,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向全球各地伸出友谊之手,共同探索生态保护、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等多领域的共赢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