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彦 《宋本茶经》序言江南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12-28 19:56:12

  “稷樹藝五穀而天下知食,羽辨水煮茶而天下知飲。羽之功不在稷下,雖與稷并祀可也。”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種茶、采茶、製茶和飲茶。茶之爲飲,發乎神農,興於唐,盛於宋,JN江南官网,普及於明清,中國人對茶的利用,經過從食用到飲用的過程,茶的製作工藝、飲用方法、茶藝茶俗也一直在演變發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技術、知識、風俗,進而産生了大量茶史故事、茶人茶書、茶文茶詩、茶具茶畫江南体育官网,、茶政茶法,茶的精髓也深入到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等諸多領域,由此構成了燦爛悠久、底藴深厚的中國茶文化。茶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製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黄、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製等技藝,發展出緑茶、黄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两千多種,供人飲用與分享,并由此形成不同習俗,至今仍貫穿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儀式和節慶活動中。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交友、婚禮、拜師、祭祀,飲茶都是重要的溝通媒介。以茶敬師結友、以茶敦親睦鄰,一杯清茶帶來的認同,讓生活充滿了和諧,浸潤着詩意。

  從古代絲綢之路、海上茶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至“一帶一路”,中國茶和茶文化的輸出深刻地影響着亞、非、歐、美洲許多國家地區的生活習俗、審美趣味、貿易格局與政治進程,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經濟與科技交流。茶不僅爲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其中藴含的文化也推動着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促進着人類社會進步發展。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以近百頁的篇幅講述中國茶葉的加工利用,包括對《茶經》和陸羽的介紹。他認爲中國茶葉是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七届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録,成爲中國四十三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録之一。

  中國茶文化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并將茶事升格爲文化藝術,肇始於陸羽的《茶經》。《茶經》被譽爲“茶葉百科全書”,JN江南官网,是中國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第一次系統、全面總結唐代以前與茶有關的諸多經驗,推動了後世茶生産和茶道普及。陸羽提出“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精行儉德”從此成爲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對後世茶學研究有很深的影響,對中國茶文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茶經》大約寫成於唐代上元二年(七六一),作者陸羽(七三三—八〇四),湖北天門(古稱竟陵)人,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稱桑苧翁,别號竟陵子、東岡子,因幼時被遺弃,得智積禪師收養,智積好茶,陸羽爲師傅煮茶,逐漸痴迷茶學,在茶具、茶藝續有發明外,還從茶事中體味出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形成了“精行儉德”的茶文化思想。陸羽《茶經》寫成後,在其朋友圈中傳抄傳閲,推動着飲茶在唐朝的時尚。唐代茶文化孕育出的碩果和菁華,也深深地影響着其後的茶文化、茶産業,助推品茗飲茶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正如宋梅堯臣《次韵永叔嘗新茶》中所稱“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宋《夢粱録》“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陸羽因精於茶道并對茶文化有深遠影響,後人奉之爲“茶聖”“茶仙”。

  《茶經》在《書》《通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録解題》等書中皆有記載,古代先後刊刻過六十多個版本。最初的流傳僅是寫本,據兩宋之際陳師道《茶經序》稱,宋代已有不少刊本流傳,序云:“陸羽《茶經》:家書一卷,畢氏、王氏書三卷,張氏書四卷;内、外書十有一卷,其文繁簡不同。王、畢氏書繁雜,意其舊文;張氏書簡明,與家書合而多脱誤;家書近古,可考正;自《七之事》其下亡,乃合三書以成之。録爲二篇,藏於家。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陳師道曾據家傳本,合寓目三書,手校一過,録爲定本。不幸,南宋以前的多種版本現已不存,現存最早的版本就是宋左圭編、南宋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刻《百川學海》本。《百川學海》是中國真正意義上最早的叢書,開中國叢書刻印之先河,影響極爲深遠,也是宋人彙刻之書僅存於今者。此書以天干分集,凡十集。國家圖書館藏《百川學海》本《茶經》列在壬集,全文二十葉,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細黑口,左右雙邊,鈐有“宋本”“竹塢”“季振宜藏書”“劉占洪少山氏珍藏”等印,説明其流傳脉絡。宋刻《百川學海》本《茶經》是其後幾乎所有《茶經》的祖本。其後直至明嘉靖年間《茶經》纔有竟陵本單行,竟陵本在宋本的基礎上增加了注音釋義。

  《茶經》共十章,七千餘字,上卷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江南体育官网,,分述茶的起源、性狀、名稱、品質、栽植和功效;介紹當時采茶、製茶工具;論述茶的加工和種類。中卷“四之器”,主要列舉當時二十餘種煮茶、飲茶器具。下卷有“五之煮”論述烹茶方法和水質等級;“六之飲”介紹飲茶風俗和方式;“七之事”講述了古代文獻中有關茶的掌故;“八之出”詳細列舉了當時的主要産茶地區及其品質高低;“九之略”指出在不同條件下可省略的茶具、茶器;“十之圖”則教人用絹素抄寫本書懸挂,以廣流傳。古人對陸羽的評價非常高,明代陳文燭《茶經》序云:“稷樹藝五穀而天下知食,羽辨水煮茶而天下知飲。羽之功不在稷下,雖與稷并祀可也。”清代《四庫全書總目》云:“言茶者莫精於羽,其文亦樸雅有古意。”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的發祥地與傳播中心。茶是中國的驕傲,從唐朝至清朝的千餘年間,伴隨着中國茶葉從海上茶路和陸上茶路傳播,古老的中國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變成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英國茶文化等,對世界茶文化影響深遠,日本茶道將中國的茶文化奉爲源頭,將《茶經》奉爲中日兩國茶人所共奉之最早、最高的經典,書中的儒釋道思想對日本的茶道理念和世界觀有着深刻的影響。《茶經》也被翻譯成韓、德、意、英、法、俄等多種語言,《茶經》中外版本的研究和茶文化更是世界文化交流史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爲弘揚和傳承陸羽開創的中國茶文化,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將國家圖書館藏宋《百川學海》本《茶經》高清仿真影印出版。此次出版,不僅可以一睹現存最早《茶經》刊本之風采,亦可窺宋刻本《百川學海》之一斑,可謂一舉兩得。在新時代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踐行“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是在以茶文化講中國故事,服務活化利用、創新發展,功莫大焉江南体育官网,。因而不揣淺陋,略贅數語,以爲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