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真人官网变“土特产”为富民增收“金招牌”
发布时间:2024-11-23 10:11:30

  圩区杨巷镇的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大米加工车间内,各条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运转;宜南山区茶农抢抓农时开展秋季茶园管护,为来年茶叶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渎区新庄街道核心村的基地里,员工们正在采收百合供应上海、南京、无锡市场深秋时节,陶都大地处处奏响特色农业丰收的欢歌。近年来,我市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在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逐步把“土特产”打造成富民增收的“金招牌”,不断赋能乡村振兴。

  金黄的稻穗随风摇动,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缓缓行驶,运粮车在田边等待卸粮,成熟的稻谷转眼就被输送到卡车车厢在芳桥街道金兰村,无锡首个村办“无人农场”今年又喜获丰收。

  “厉害!没有驾驶员,却走得笔直,还会自动拐弯!”无人驾驶收割机把一茬茬水稻“吞进肚子”,拨禾切割开云真人官网、传输脱粒、粉碎匀抛一气呵成,满仓后自主返回地头,将收获的稻谷卸载到运粮车上,之后继续返回收割。一系列自动作业,以及操作人员手中遥控器屏幕上实时传送的各项数据,让前来围观的老农们大开眼界。

  “无人农场的本质是机器换人,即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场设施等进行远程控制,完成农场生产、管理任务的作业模式”操作人员耐心地向老农们讲解无人驾驶的“秘密”。收割机顶端的两个蘑菇状装置专门用于接收北斗定位信号,前面还有摄像头。通过北斗卫星提前对田块打点定位,规划最优作业路径,机器就能按照预设轨迹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作业情况并传回后台,保证作业质量。

  办“无人农场”,是金兰村迈向“慧种地”的探索过程,更是解决“谁来种地”这一现实问题的新尝试。“十四五”期间,江苏计划建设400个无人化农场。金兰村先行先试200余亩“无人农场”,成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首批20家“无人农场”之一。智能农机的成功运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油料和肥料等投入成本近5%、人工成本近50%。以无人驾驶收割机为例,秋收期间往往“一工难求”,通过无人驾驶收割机可节省两名熟练机手,每天可减少机手成本近千元。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宜兴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米袋子”。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余万亩。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一系列先进农技的运用,也让稻米品质更加绿色安全。尤其是由我市编制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地方标准,推广面积1.5万亩,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侧深施肥技术“宜兴经验”。该技术和常规施肥相比,每亩减纯氮25%至30%,氮肥利用率提升至40%以上,氨挥发减排50%,径流氮减排30%,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随着农业信息化浪潮的奔涌,数字化建设成果也化身“新农资”,让农业可持续“生长力”加速提升。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丁蜀镇莲花荡农场成功演绎智慧化种植的“升级版”,植物生长的每个周期都有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精确把关。杨巷、万石等板块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在农作物生产、加工智能化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其中,位于杨巷镇的市百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稻谷进行从质检、入仓到存储、监管的全流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从常规储粮向储粮绿色化、信息智能化的转变。位于万石镇的正合智慧农业(无锡)有限公司引入水稻精量播种生产线,实现自动下盘、洒水、覆土、叠盘码垛等智能无人化操作。目前,农业物联网建设已在陶都广袤田野接上了“地气”,成功覆盖大田种植、水产养殖、设施园艺、茶叶生产、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农业生产方式朝着可控可调可视的精确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了一条新道路。

  秋收过后,万石镇后洪村迎来了水芹销售旺季。村民们穿梭于田地和加工基地之间,一批批处理好的水芹运送出村,虽然忙碌,但村民大多乐在其中。年逾七旬的种植户王建明,拍拍衣袋里的钱包自豪地说:“今非昔比啦,我们水芹村农户的钱包鼓起来了!”

  王建明是后洪村卞家组的组长,在“水芹村”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见证了后洪村靠着一把水芹,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蜕变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探索出一条经济薄弱村低投入创建农业品牌致富村民的新路。后洪村地处万石镇东南角,过去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2005年,村两委班子积极寻找强村富民之路,把目光投向了村民们世代种植的水芹,通过组建丰汇水芹专业合作社,耐心劝说村民“拧成一股绳”,以规模赢市场、以品质创品牌。

  王建明所在的卞家组正好在水芹基地范围内。作为组长,他响应村党总支的号召,率先加入合作社,种了3亩水芹。当年,亩产就达2500公斤,通过合作社的宣传推广,菜贩子上门收购价每公斤5元,除去成本,净收入超过万元。近年来,后洪村联系扬州大学专家团队,按照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特点,通过芹菜大棚等设施,钻研出用水、施肥、防病虫害、适应气候等一整套措施要领,成功培育出“秋芹1号”“伏芹1号”等水芹品种,在全国首次实现了水芹的四季种植,种植户收入显著提升。

  村干部带头、村民携手共创的事迹和水芹种植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万石水芹”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菜贩子纷至沓来。万石镇顺势而为,聚焦特色产业优势资源,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引导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进驻市丰汇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后洪村水芹种植户已由最初的30多户发展到120多户,水芹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量18000多吨,年产值超1亿元。“万石水芹”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消费者满意绿色畅销品牌”“中国名优产品”等荣誉称号。凭借水芹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效,万石镇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作为促进乡村振兴新引擎,以“政府引导、地方主抓、业主自愿”为原则,积极构建农业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并将发展潜力大、产业实力开云真人官方网站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品牌纳入目录管理,着力培育“宜”字号特色农业品牌新集群,打造了一批具有产业领先优势,市场潜力大、营销技能强、文化底蕴深的农业品牌主体。

  在品牌打造过程中,我市坚持把质量兴农作为第一要务,尤其在茶叶、百合、螃蟹等最具宜兴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制定“宜兴红”茶地方标准,开展茶树良种改造,建立清洁化生产车间,严格质量管理,认证绿色有机食品红茶58只。“宜兴大闸蟹”养殖过程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和无锡市地方标准各一项,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成功创建无锡地区首个“江苏省大闸蟹出口示范基地”。新庄街道携手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专家团队,对百合进行种源研究和植株取样,为周边农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种质资源和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乾红早春茶、晴兰、九香翠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宜兴红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宜兴大闸蟹等14个品牌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全市39个企业产品品牌纳入无锡市级以上农业品牌目录,涵盖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色果品、名优茶叶、特种水产和花卉园艺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

  秋茶飘香,茶旅“联姻”引客来。走进陶都宜兴,仰首是蓝天,推窗见绿荫,处处是花园;置身茶园,一湖碧水,万顷竹海将“出圈”的生态旅游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相结合,以特色茶坊为点、环湖路为线,串起环湖万亩茶园,宜兴正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突出茶文化的内涵,让茶旅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奏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

  湖㳇茶旅风情小镇是原省旅游局确定的首批13家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之一。由原国营茶厂改制而建成的阳羡贡茶院,吸引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走进由厂房改建的贡院品茶中心,原木色的桌椅摆放得错落有致,清新淡雅的茶香扑鼻而来,引得桌前品茶的游客阵阵赞叹。贡茶院“掌门人”贾晶超从小与茶为伴,深知茶文化的妙不可言,接手贡茶院后,他将茶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打造茶旅融合的创新之地。如今,来湖㳇镇探寻感受茶文化,已成为不少人的旅游必选项。通过深度融合,该镇还把春季采茶游,延续到了秋冬季节,通过以茶为媒,开展茶艺、茶道等培训活动,向游客普及饮茶养壶、茶树鉴别、茶叶储存等技巧知识,各大茶场四季“春意满园”,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茶叶销售上亿元。

  茶旅融合,不仅实现了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双赢,还有效提升了区域美誉度,成功释放出潜在的生态资源价值。毗邻湖㳇镇的张渚镇有着原省农委颁发的“茶旅文化小镇”荣誉称号,相似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品牌亮点,让这两个宜南山区特色小镇吸引了我市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项目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入驻。项目依托宜兴境内山水相依、地貌丰富,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特有竹茶山水陶等文化元素,承载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太华、西渚等宜南山区各主要产茶板块,也通过举办早春茶开采节等活动,着力捕捉和招引适合本地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茶旅融合,让青青茶山变成致富金山,激发了宜南山区各镇乡村振兴活力,带动更多茶农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位于太华镇的珍香茶场多年来通过土地流转联结的农户有700多户,每年支付的土地流转费用就能让每户家庭增收5000余元。位于张渚镇的市阳羡茶产业园将茶叶种植加工、休闲观光、品牌打造、旅游体验等功能融于一体,使农业各环节的盈利空间得到释放,年实现综合产值近亿元,其中旅游观光收入达4000万元。我市依托良好的茶园生态,开发了龙池山自行车公园,将茶园建成融茶叶加工、休闲观光、康体健身、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园,促进了周边茶庄、农家乐等餐饮酒店业的发展,带动上千户农户收入快速增长。

  自2019年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我市科学探索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通过专门出台奖补政策,支持农业园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催生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杨巷镇金紫村、江南米道江苏科技有限公司等,结合产业特色,实施“农旅+”模式,对区域内观光稻田、生态农庄等户外研学基地资源进行串联融合,打造沉浸式农耕研学项目。徐舍镇联星村变种植水稻的“深水区”为种植莲藕的“蓄水池”,从昔日的经济薄弱村蜕变为莲藕种植、加工和特色旅游三产融合的“莲藕小镇”。徐舍镇美栖村发展花海经济、耕耘玫瑰产业,依托千亩玫瑰种植打造徐舍玫瑰文化艺术节,实现“玫瑰IP”内涵的新提升。

  到丁蜀上坝村打卡龙鳞坝,登茶马古道;到张渚省庄村骑行游茶园,寻找乡间野趣;到西渚白塔村走时光路,领略农村好风景接地气的农村逐渐成为市民心中的向往之地,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年产值达15亿元,年接待游客近1200万人次。丁蜀西望村、湖㳇张阳村、万石后洪村、西渚白塔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