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文化景观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8-13 09:12:52

  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自此,云南的世界遗产数量增加为6处。

  关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你知道多少呢?今天跟随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的报道,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

  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涉及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芒景两个村,内有10个村寨(其中9个为传统村寨);

  缓冲区面积11927.85公顷,涉及惠民镇景迈村、芒景村、芒云村和糯福乡勐宋村,内有5个村寨。

  面积1180公顷,根据样方调研,茶树种植密度超过1000棵/公顷,估算古茶树数量超过120万株,大多茶树树高2—5米,较大的古茶树接近12米。

  作为遗产要素的五片古茶林本身规模在清代18世纪成型后基本稳定,古茶林生态系统和整体景观也未有大的变化。

  布朗族、傣族先民来到景迈山以后,最早分别在芒景上寨后山以及景迈大寨建寨,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加,为了减少统一集聚带来的火灾隐患并寻求更大的生产空间,部落开始分散建寨。

  大部分寨子建成以后没有变换过地址,有的寨址则因为水源、疫病等原因迁移过,如翁基、翁洼、糯岗等。

  1949 年以前,各村落在空间规模上变化不大。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村寨发展,芒景上寨、芒洪、翁基、翁洼、景迈大寨、糯岗等均在原来老寨以外另行建设了新寨,而勐本、芒埂、芒景下寨等则在老寨四周向外扩展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3片分隔防护林面积617.65公顷。早期均为分隔不同古茶林片区的分隔防护性森林,其中景迈与芒景、糯岗与景迈之间的分隔防护林还是村寨主要水源地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后被逐步开垦轮作,但依旧保持着较好的森林生态。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原来的森林通过退耕还林逐步演替为天然次生林,景迈与芒景、景迈与糯岗之间的分隔防护林还列为省级生态公益林,严禁毁林开荒。其内的耕地逐步退耕还林。

  遗产地居住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等5个民族,向世界完整呈现了9个传统村寨,以及他们世代经营和管理的古茶林,茶树。同时,遗产地茶林生长所需的3片分隔防护林和从河谷到山顶的完整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住民生产生活完整的空间环境也得到全面呈现。外围11927.85公顷的缓冲区则有效保护了古茶林的生态完整和景观完整。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普遍价值六项评估标准中的两项:

  标准Ⅲ——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标准Ⅴ——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标准Ⅲ——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

  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

  世居民族利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通过以古茶林为核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森林-古茶林-村落的空间关系,以及由独特茶文化维系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保持着高度的线)

  虽然景迈山的这些野生茶树可能后来逐步演化,目前未有发现,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中现存的具有4条花柱的茶树,极有可能为曾经在景迈山上的野生大理茶与普洱茶的杂交后代,是野生茶组植物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布朗族早先以狩猎为生,其祖先在迁徙途中发现茶,茶叶拯救了病疫中的布朗族,他们从此认识并铭记住了这一神奇的植物,并称之为“腊”。首领帕哎冷率领族人到大森林中找回野生茶苗、茶籽,种植在寨子内外、房前屋后,开始对野生茶树进行驯化。

  经过长期的驯化,茶树得以大规模栽培。初期人们将茶与他人以物易物,换取盐、布匹、生产工具、粮食和生活物品等。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在攸乐山(今景洪市基诺山)设立普洱府攸乐同知,负责监管六大茶山,包括景迈山的茶叶生产及运输事宜,并负责采办普洱贡茶。

  他们在茶文化中感受到“和”,更好地尊重自然,保护茶林,建设家园。村寨、茶林规模比原来扩大并成型。糯岗寨子因为疫病而搬迁至现在老寨的位置。

  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9年6月,国家文物局召开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专家评审会,建议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2021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推荐项目;同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复函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2021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报请国务院批准;同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成功举办“茶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随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云南已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等6项世界遗产,占中国总数量约1/10。(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文 周明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