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八仙桌、一碗大碗茶,不仅承载着茶文化的传承,更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载体。近年来,崇仁县三山乡将茶文化与法治建设融合,打造“有事茶理说”社会治理品牌,以茶为媒、理法相融,探索出一条既有乡土温度又有法治效能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每逢圩日,三山乡群众便爱围坐喝大碗茶,这也成为大家沟通情感、化解矛盾的重要载体。
基于这一传统,三山乡创新提出“大碗茶+社会治理”模式,将茶文化与法治实践结合,打造了“有事茶理说”社会治理品牌。通过搭建乡、村两级矛盾调解中心,整合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治等功能,形成“1+4+X”工作体系(即以矛调中心为核心阵地,联动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治中心四大平台,延伸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多元服务),构建起覆盖全乡的治理网络。
同时,在三山乡长仁村“道园遗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山村“红榜之家”等村级分站,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一壶清茶江南体育官网,,成为群众说事议事的“标配”。三山乡乡长周俊杰告诉记者:“喝茶聊天是村民最熟悉的方式,我们将法治元素融入其中,既接地气又显实效。”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凝聚合力。三山乡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委领导、村组落实、多方参与”的责任链条,形成“五方会商”机制。村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网格员、责任民警、“法律明白人”共同参与矛盾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2024年12月,该乡某村村民罗某购置了一台净水器,随后发现其产品功能与宣传不符,于是找来维修师傅要求办理退货。维修师傅表示其无权处理此类问题,一时之间,双方争执不下。乡干部将当事人带到“有事茶理说”站点,先向罗某解释维修师傅确实办理不了退货,并帮罗某联系该产品的销售人员,沟通退换货事宜。很快,这一场纠纷就平息了。
为夯实队伍基础,三山乡组建了“1+3”说事员队伍,以村干部为主体,吸纳民警、乡贤、“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并聘请12名“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他们总结出“两说两讲”工作法先说事说情江南体育官网,,再讲理讲法,既化解矛盾,又普及法治观念。
此外,网格化管理与“日访+夜谈”工作法相结合,村干部和说事员定期下沉网格,通过“民情三谈”(夜谈、访谈、约谈)收集群众诉求,建立“清单”,确保件件有回音。
三山乡注重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在集镇农贸市场打造的法治文化示范街区,商户悬挂“诚信守法”标牌,民警以案释法讲解反诈知识,村民在茶香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同时,依托“道德红黑榜”制度,评选“好婆婆”“文明院落”等典型,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通过“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培训等项目,三山乡群众学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该乡长仁村村民李某因土地纠纷来到矛调中心,经过说事员的调解,双方当场握手言和。“没想到喝茶聊天也能解决问题,还学到了法律知识。”李某感慨道。
“有事茶理说”模式运行以来,三山乡1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该乡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更加活跃,从“旁观者”变为“主角”,通过“茶理说事”平台提出建议32条,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超千人次。此外,年轻人通过“茶理说事”平台参与治理实践,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拓宽了渠道,社会风气更和谐。
1月14日上午,三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就业宣传周”主题活动,在乡农贸市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就业政策解读、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现场群众积极参与,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也提升了职业技能,带动了群众就业。
从“大碗茶”到“和谐茶”,三山乡用一杯茶的温度,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智慧。这里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润物无声的法治浸润。正如当地群众所言:“茶越喝越浓,心越聊越近。”JN江南官网,JN江南官网,JN江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