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月,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三村乡的青山绿水间,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忙碌着。他们身披红马甲,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茶园中,精心开展茶园管护、深耕施肥、机械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他们,就是被大家亲切称为“茶保姆”的茶园综合服务队。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的管护技能,为红河县的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村乡地处红河县西部,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茶树理想的生长之地江南体育官网,。然而,过去“散弱小”的种植模式、落后的生产技术以及市场渠道过窄,严重制约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农们辛勤劳作,却往往难以获得与付出成正比的回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红河县兴村经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24年8月成立了“茶保姆”茶园综合服务队。
“‘茶保姆’茶园综合服务队由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和当地经验丰富的茶农组成,他们不仅熟悉茶叶的生长习性,还掌握了现代化的茶园管理技术。”红河县滇红茶叶产业专业合作社茶园综合服务队技术员蒙绳介绍道,“服务队的主要工作包括茶园管护、深耕施肥、机械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目前,茶园综合服务队有70余人,除了管理好本地茶园外,还将优质服务延伸至临沧、普洱等地。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
在三村乡有机茶园示范种植基地,茶农杨文章正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剪刀,为茶树进行精心修剪。“以前不懂技术,茶树长得杂乱,茶叶产量和质量都不行。现在政府请了专家来教我们,按照科学方法修剪,茶树长得可好了。”杨大哥笑着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开展茶产业技术培训,邀请茶叶专家深入乡村,为群众传授茶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截至当前,共开展生态茶园管护及茶叶加工技术培训7期,培训人数达328人江南体育官网,。同时,政府还鼓励群众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分散的茶园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
在茶叶修剪现场,茶农张大娘也分享了她的感受:“以前我们都是自己瞎弄,茶叶卖不上价。现在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茶叶品质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除了修剪技术的提升,当地还注重茶树的科学施肥管理。茶农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茶树的生长周期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确保茶树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以前施肥就是凭感觉,现在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茶树的生长状态明显不一样了。”茶农王大伯说道,“自从成立‘茶保姆’茶园综合服务队以后,不管是科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都有了质的改变,茶叶亩产量提升了30%,每亩收入增加了800多元。”
随着茶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的茶叶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红河县还积极引进和培育茶叶深加工企业,推动茶叶加工技术升级。在红河滇红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车间,董事长张俊成介绍说:“在沪滇帮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更好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和营养成分。”
如今,三村乡的茶产业已经成为红河县的一张亮丽名片。群众化身的“茶保姆”,就像守护茶园的精灵,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茶产业的发展传奇,让小小的茶叶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护航着红河县茶产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2024年,全乡发展种植茶叶面积3.4万亩,年产干茶2700余吨,产值达1.1亿元,带动全乡2900余户,茶农户均收入达到3.7万元。
面对未来,红河县将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让红河县的茶叶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而这些“茶保姆”们,也将继续在万亩茶园里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产业传奇。江南体育官网,江南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