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哲学家茶座系列讲座第八讲在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开讲。本期主讲嘉宾是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教授,她主讲的主题是“民间茶语的隐喻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助理、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首先高度评价了王旭烽教授在当代中国茶文化国际推广和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的成就,她称王教授为“三杰”,即有着细腻和温润品格的女杰;做什么成什么、干一行专一行的英杰;工作上敢于开拓进取的豪杰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王旭烽教授的多部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她对中国茶文化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是一名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使者。
为了让听众更清楚直接地了解茶文化,王旭烽教授做了精心准备,她特别穿着茶服,摆了茶席,专程带来了多款茶具。
王旭烽教授认为,“茶语”是一个“接地气”的主题。她举出古人忌讳冥物的例子,指出隐语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为了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交际的约定俗成的民俗语言。”在民间,类似的隐语广泛分布在商业、行会等领域中。其中,茶语存在于商业消费行业中的“食”里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作为一种用与茶相关的手势、替代词去进行人际关系交流。
她通过纸杯、瓷杯与紫砂壶这三种不同的器皿,生动地阐明了分别包含的不同待客态度的隐语。
王旭烽教授重点介绍了几种茶语类型。第一种是“客来敬茶”,她认为中国人非常看重“仪式感”,随后她展示了正确的上茶方式。她还指出,在茶馆中,盖碗茶杯的不同放置方式蕴含了不同的隐语。第二种“节庆礼茶”中的隐语。王老师用她亲自设计的现代“茶婚礼”做了介绍。新娘出嫁时带的方形茶意味着“压箱底”、婚礼时喝的茉莉花茶,也暗示着“没离花”的意蕴。第三第四种分别是“拜师礼茶”与“成人礼茶”,蕴含了中国人的丰富精神内涵。
下半场的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演讲中,王旭烽教授重点阐述了“茶艺中的隐语”,王老师讲述了潮州工夫茶里的各色冲泡技艺,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在古代中国,茶在江湖文化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并且衍生出许多“江湖茶隐语”。隐语包含手势、茶的术语、茶阵、吟诗等,其中茶阵又是门派暗号隐语文化的精髓。她用手边的茶杯摆出了“木杨阵”“单刀独马阵”、“桃园结义阵”、“梅花阵”茶阵。
王旭烽教授认为茶语是一种美学,如“茶阵”通过动态器具的移动来建立新的审美角度,是一种特别的审美创造,蕴含了人类的信仰。尤其在古代人的茶阵中加入了戏曲、小说的内涵,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意义。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对讲座进行了极富见地的简要点评。他认为,茶语有三个层面,一是茶汤的回甘,这是茶的滋味,提供初级茶语;二是饮茶过程中的社会交往,即王老师讲到的民间茶语,如茶阵提供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的茶语;三是茶道所要表达的茶语,这是喝茶者对饮茶活动的反思表达出来的精神、信仰层面的茶语。吴远之还结合童年的记忆,讲述潮汕人对茶的精神寄托。
讲座的提问环节,听众们十分踊跃,提出了许多问题,王旭烽老师都一一做了详细回答,解释了困扰听众们的疑难问题。讲座结束后,许多在场听众纷纷围住王老师,进行深度交流,并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邱吉教授、韩海涛教授和《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李文苓编审、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大益茶道院副院长徐学、大益益友会副总孙萍以及人大哲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部分师生、校外的中国茶文化爱好者等六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开设的“哲学家茶座”系列讲座提供了有关中国茶文化思想传播和深耕的土壤,越来越成为爱茶懂茶人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