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万里茶道”串起喀山的“中国缘”
发布时间:2024-10-29 12:29:34

  本报俄罗斯喀山10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记者 赵祺)“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的千家万户。”当地时间10月22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时说起了中俄历史上的“万里茶道”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自17世纪开始,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商人贯通了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长达1.3万公里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万里茶道”曾是联通中俄的“世纪动脉”,而喀山在茶叶由中国传入俄罗斯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元素的重要代表,茶叶如今早已成为喀山人生活中难以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在金帐汗国、喀山汗国时期,喀山鞑靼族人就已接触到茶叶了。”鞑靼斯坦民族博物馆讲解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茶叶由中国传入俄罗斯的过程中,作为交通干线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喀山扮演了重要角色。历史上,喀山和莫斯科之间的茶叶贸易始于17世纪70年代,这之后,茶叶才逐渐由东方进入了今天俄罗斯的核心地区。

  “茶叶最早在俄罗斯可谓价值连城,半公斤的中国茶叶抵得上3头奶牛的价格。”喀山茶叶博物馆讲解员柳德米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茶叶最早通过陆运从中国运抵俄罗斯,跨越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森林的漫长旅途让茶叶变成了俄罗斯贵族家庭中的奢侈品。直到19世纪苏伊士运河通航及后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出现,茶叶才真正走进了俄罗斯普通人家庭,成为广受俄罗斯民众喜爱的国民饮品。

  柳德米拉告诉记者,喀山鞑靼族人最早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从中国商人手中换购茶叶的,“鞑靼斯坦历来盛产动物皮毛,这些金贵的东西被运往彼时中俄边境城市恰克图,而来自中国的茶叶也途经‘中俄万里茶道’一路向西穿过西伯利亚抵达喀山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并经由喀山踏上前往莫斯科的最后一段旅程”。

  如今,茶叶已深深融入喀山鞑靼族人的生活,在鞑靼语中出现了很多与茶叶有关的谚语。比如,“家里泡着茶”的意思就是家里来了客人。一些鞑靼族的妇女热爱去朋友家里做客喝茶,以致鞑靼语中还出现了“学会了喝茶而忘记了织纱”的俗语。

  说到鞑靼族人的茶礼仪,柳德米拉告诉记者,俄罗斯族人在招待客人时习惯将茶杯倒满,以此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和慷慨,而鞑靼族人的茶礼仪则受到东方文化影响。“鞑靼族人在招待客人喝茶时通常只倒茶杯的一半,这是为了让客人明白,主人还会为客人多次续杯,希望客人能多留一会儿,而主人一旦将茶杯倒满,其潜台词就是客人应该离开了。在这一点上,鞑靼族人的茶礼仪仍保留了东方文化的元素。”

  喀山鞑靼族人喝茶通常会加蜂蜜、牛奶,杏干、李子等也是喝茶时必不可少的,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喀山当地的“恰克恰克”(口味和形状与中国的“沙琪玛”类似——记者注)。“在鞑靼族新人的婚礼上,茶叶和‘恰克恰克’是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年轻人偏爱红茶和花茶,寓意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由多个小酥块黏成的‘恰克恰克’则寓意新婚夫妇将相伴到老,多子多孙。”柳德米拉说。

  茶叶不仅成为鞑靼族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很多当地人带来了巨大商机。喀山“高尔基和夏里亚宾”博物馆的讲解员伊莲娜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古以来,鞑靼族都善于经商,许多鞑靼族人通过茶叶贸易成为富商,“自古喀山出富商,其中不少都是茶商”。

  “一片茶叶”的流转,让“万里茶道”成为连接中国、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桥梁,更是民间友好交往的纽带。如今,喀山迎来“金砖大家庭”历史性扩员后的首次领导人会晤,中俄“万里茶道”也将焕发新生机,续写新篇章。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