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官网,美美美!看襄阳这些“三美”乡村如何颠覆你的想象
发布时间:2024-08-11 17:26:27

  时代变迁,乡村更CITY,城市更田园。7月,湖北襄阳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堰河做法现场推进会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召开。

  襄阳市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50个以上具备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乡村。

  在该市,有不少像堰河村一样的美丽村庄,以崭新的面貌模糊着城乡边界,成为城乡居民的热门打卡地。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陆续踏访这些“亿元村”、网红村,揭秘其爆火秘籍,探寻它们的蝶变历程。

  在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一年四季都是热闹的,全村奋斗的成果呈现在如织的客流里,映照在村民的笑脸上。

  小洋楼、小轿车、每户人均存款达10万元,据说,这是堰河村每户人家的标配。今年54岁的冯毕建便是其中之一。

  8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冯毕建的小店,他正忙着将腌制好的12箱炭灰土鸡蛋打包装箱。“1箱有1800个,已经全部订走了。”冯毕建边忙活边聊起他的致富路线年,结束打工生涯回村,2008年盖起小楼,2009年开农家乐。后来,又增开特产店,农家乐桌上的炭灰蛋成了拳头产品。

  如今,冯毕建光是炭灰蛋1年就可卖出80万个,为此他还专门建了冻库保存。“以前要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坐在屋里就能挣钱!”他对当下的生活很满足。

  作为一名90后,在堰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宋鹏看来,村民的幸福生活还体现在孩子们的课余时光里。小时候,和外公一起放牛,是他的娱乐活动,而现在,包括他自己孩子在内,暑期可以参加村里的免费兴趣班和作业辅导,师资有来度假的大师,也有放暑假回村的大学生。

  “我们村最大的资源是山水,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回忆,20世纪90年代,他和村民把天当被地当床,用锤子去锤、用钢钻去钻,愣是将风化石头山变成1200多亩茶园、4000多亩经济林。

  后来,凭借好生态和茶产业,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农副产品成了旅游商品。于是,这才有了像冯毕建、宋鹏这样的原村民回村。

  在堰河村,有三分之一的新村民。这些新村民有从外地整体移民来的,也有被堰河村的发展吸引而来的。陈义兵、金红林夫妇便是其中代表JN江南官网,。

  多年前,在县城生活的他们与亲戚共同出资,在堰河村盖起了一栋三层小楼打造“栖棠云舍”民宿,今年“五一”试运营。

  当下,栖棠云舍10个房间天天客满。“哪怕再新、装修再好,也得遵从村里统一管理。”陈义兵说,村里有一半都开农家乐,民宿也有一二十家, KTV、黄酒馆、根雕馆,特色餐饮等业态丰富,正是村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定价,才能保持生意红火。

  据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全村住宿均按照统一标准:128元/间、158元/间,极少数房间价格合理上调。炭灰土鸡蛋1.5元一个、炒青三级50元一斤、野菜15元、红烧鱼块38元……产品销售指导价公示牌钉在村里显眼位置。

  “我们有急事外出,民宿没人,门从来不关,走的时候家里什么样,回来的时候还是什么样。村里老百姓个个热心善良!”

  2023年,堰河村集体资产超亿元,集体经营收入37万元,村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收入达285万元,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

  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表示,下一步,堰河村将奋力向“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的乡村振兴新目标迈进。

  慧源居、迎客轩、菊香酒家……走进鱼泉河村四组,国道江南体育官网,两侧的农家乐、民宿一家挨一家。

  该村经营农家乐的历史要追溯到20多年前。今年63岁的熊善现是慧源居的当家人。他回忆,那时候国道车流量大,高峰时一天就有两三千元的营收。

  随着南漳县高速、高铁先后开通,国道车流量减少,农家乐生意也渐渐难做。甚至出现因恶意竞争导致价格不透明,菜品缺斤少两等现象。

  菊香餐馆老板娘杨菊香把几家同行邀到院子里商量。有人说“不能宰客”,有人说“要把卫生搞好”。总之,大家一起干。

  统一招牌,统一刷外墙,屋顶架起玻璃顶棚,包房加装空调,厨房明厨亮灶……果然,这一招还挺管用,来吃饭、住宿的游客渐渐变多。

  见此情形,一些停业的农家乐重新开张。至2023年底,鱼泉河村农家乐数量回升到15家。

  今年4月,鱼泉河村被南漳县列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村。6月,15家农家乐又自发申请成立农家乐协会,统一制定菜品、价格标准,互相监督,诚信经营。这也是襄阳市首家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村级餐饮协会。

  鱼锅和土鸡锅158元,青菜15元。透明价格、优美环境、周到服务,鱼泉河村用地道农家美食把一拨又一拨的人吸引过来。“这段时间生意可好嘞,菊香家的民宿都要住不下了。”熊善现指着对面一栋新楼说。

  农家乐的崛起只是村民自治、齐抓共管的一个缩影。在该村,人人都是主人翁和参与者。

  事实上,这个试点怎么试?鱼泉河村党支部书记高善玉坦承,当时他也曾一筹莫展。“干实事!”最后,这朴实的三个字成了他的法宝。

  鱼泉河村先后组织三轮摸排,引导群众给村里提意见,最后选择村民反映最集中的事情一件件落实。

  简易钢板桥年久失修,村里发动大家一齐动手干,有人捐油漆,有人捐工;公共区域卫生状况不甚理想,村里便成立保洁志愿队,地上垃圾有人捡,乱堆乱放有人清。

  反映的问题一桩桩被解决,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也就高了。村民杨碧昭说:“以前我总觉得村里的事情都是村两委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JN江南官网,,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都能为村里的发展贡江南体育官网,献力量。”

  目前,鱼泉河村靠村民自发共建共管的方式,先后解决了卫生环境差、休闲场所少、留守儿童暑期管教难等23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表示,通过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调动社会治理中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础上,提升南漳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南漳的“县域善治”助推湖北的“省域之治”。

  8月2日上午10时许,一辆旅游大巴缓缓停在黄龙镇向湾村红色文化纪念馆前。

  这座由闲置粮仓改建而成的红色文化纪念馆并不大,讲解一次需要20多分钟。对陈娟来说,每一次讲解都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对向湾村的热爱又多了一分。

  她还记得两年前第一次来到村里的情景,当时村子连条宽阔的路都没有,小轿车开不进来,她是坐摩托车进村的。而如今,村子的硬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她自豪的是,由她介绍的黄龙镇、向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她表示,襄阳黄龙镇是襄阳有名的红色乡镇。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诞生地,是襄阳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遗址众多,在《襄阳县志》上记载的黄龙烈士达298位。以前,住隔壁丁湾村的她都不甚了解,如今她却能每天向上百人介绍,“高峰时来村里参观的多达四五百人。我觉得这就是我回村的价值。”陈娟说。

  在向湾村,回村的年轻人扛起大梁。向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瑞则是领头人。

  生于1983年的向瑞是向湾本村人。当过9年兵,也曾在外打工并自主创业,2019年底回到向湾村。

  作为村里的一分子,向瑞心底有个愿望:这个村子应该有些改变。2021年,向瑞全票通过,正式担任向湾村村党支部书记。

  村子怎么发展?红色是最大的资源:在向湾村这块红色土地上,发生大大小小的战斗近百次。是红九军二十六师和襄阳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革命活动的主战场,也是26师副师长谢耀武之子、新四军五师四十五团营教导员谢坤血战扁石岩牺牲之地。

  从镇区到纪念碑的10公里红军路修起来,红色文化纪念馆、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建起来。

  村里的农特产品销售中心装修得古朴又现代,门口的白板上,工整地写着:今天第70天营业。

  这家集农产品销售、农家菜、自助柴火灶台、茶室、饮品销售于一体的销售中心,是村里的外来媳妇柯铭宏经营的。在南方务工的她,义无反顾地回村了。“以前村民自己种的农产品不好卖,变现很困难,我现在成立农特产品经营中心,把老乡家里的农产品基本上能收的都收回来,再根据市场的需求变现。”她说:“我是农民,我也向往诗和远方。我在清廉长廊里挂上纱幔,在木廊上用毛笔写下人生感悟,就是打造我们自己的诗和远方。”

  今年35岁的郎慧琛回村开了家咖啡馆。郎慧琛曾在城区有份稳定工作,后来考上研究生,她干脆辞职了。2022年年底,郎慧琛和几名好友合伙,投资建设“新村民城乡文化空间交流站”,咖啡馆只是其中一个板块。

  年轻因子成了小村的活跃种子,红色资源成了小村的金字招牌,该村如今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村委会委员徐俊峰介绍, 毕庙村原名幸福大队,全村共有464户、1836人。2013年,整村搬迁到镇上,村里对土地进行流转,并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多家公司及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通过10年来农业规模化种植,毕庙村目前形成了“四个一千”,即千亩特色林果、千亩荷塘+水产养殖、千亩花海、千亩农业特色种植的发展格局。

  莫剑是毕庙村千亩荷塘+水产养殖承包商之一。8年前,他来到毕庙村,承包下200亩荷塘,种植莲子、水稻,养殖江南体育官网,龙虾。

  8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莫剑承包的荷塘。地上堆着20袋当日采摘的新鲜莲蓬,准备送往城区超市。“这些是刚采的,总共200斤”。

  据莫剑介绍,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10月份,是莲子的采摘期。四五名工人在上午暑气还未蒸腾时,下荷塘采摘。1天最少可以采摘300斤,多的近千斤。

  莫剑的莲子大多供应给城区的酒店、超市或水果商。上午采摘结束,将莲子运至荷塘边的凉棚下,他便会和工人们一起,按品级对莲子进行分拣、打包。

  莫剑表示,种植莲子,年收入在二三十万元,下半年他准备和毕庙村沟通,修整所承包的荷塘,继续努力提升莲子产量。

  发展产业之外,2022年,毕庙村抢抓隆七路精品旅游线路示范村建设机遇,实施了精品线路沿线美化和露营基地、千亩荷塘及周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成红色驿站、桃园观景台、桃园茶叙、露营基地、荷花栈道、吃瓜留子园等项目,配备有停车区、公厕和自动售货机,为来往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白色天幕下结三两好友闲谈,观一场日落;晚风送来近旁千亩荷塘的清香;夜空下躺进帐篷,伴着大自然的音符酣然入睡。毕庙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远离繁华喧闹,走进村庄治愈疲惫。

  据悉,2023年,毕庙村集体年纯收入达7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总额达224.09万元。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