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中国写作学科青年学者访谈|杨霞: 在应用写作领域深耕
发布时间:2024-10-21 06:20:42

  武汉大学写作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档案学研究》《新文学史料》《现代中文学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1项为重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主讲“公文写作”“论文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作品赏析”等课程。擅长公文、新闻、讲话稿等实用文体写作。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中国现代文学。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有一位很有文学才华的姐姐。在她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喜欢写点东西。之后,无论读书还是工作,都与“写作”分不开了。

  中学时期,我在一些文学类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小文章;大学时期,在学校文学社编辑副刊,同时也发表一些小文章;研究生时期,除了继续写散文、小说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写作。硕士毕业后,在一所大学的校长办公室秘书科工作了7年,主要从事公文、新闻、领导讲话稿等实用文体写作。这段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后来,我选择脱产到武汉大学写作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系统学习了写作学科的理论知识,能够把写作实践与写作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博士毕业后,在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担任专任教师,主讲写作类课程等。

  近年来,我公开发表了数篇写作方面的学术论文,如《试论我国党政机关现行公文文种设置》(《档案学研究》2020年第2期)、《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档案与建设》2019年第3期)、《试析函的五大写作要领》(《应用写作》2019年第4期)、《实用性、实践性与混合性——“实用文体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写作》2023年第1期)和《破解不同媒介新闻写作要点——以〈新闻作品赏析〉为例》(《中国报业》2023年第14期)等。

  写作类课程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理论性、前沿性、广泛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还要讲求实际效果。无论审美文体,还是实用文体,都有各自的写作特征。一方面,要抓住文体的特征,才能写好各类文体;另一方面,又要打破文体之间的壁垒,寻找不同文体在内容构成、写作方法等方面呈现出的共性和规律性,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以党政机关法定公文、新闻稿为例,这两类文体呈现出以下共性:都是代表单位行文,属于政论文的范畴;语言要准确、简明、庄重、得体;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议论、说明,较少使用描写和抒情;篇幅相对简短;等等。写作者既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也要了解所在省市的文件精神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教师在讲授这两类文体时可以贯穿讲解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增进学生对政论文写作的整体把握。比如,在语言风格方面,公文写作、新闻稿写作都崇尚精粹简洁、庄重朴素。为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无论公文还是新闻稿,都可以使用一些专用词语、模糊词语。除公文、新闻稿外,领导讲话稿也属于政论文的范畴,同样可以使用专用词语和模糊词语。

  其实,各类实用文体都表现出一些共性:语言都要求简洁明了、精准严密,避免出现用语不准确、措词不得体、褒贬不适当等问题;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叙述、议论、说明,较少使用描写、抒情;等等。因此,在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打破文体之间的壁垒,总结归纳不同文体在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共性和规律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升他们的文本分析与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效率。

  与其他学科相比,写作学的操作性、实践性特别强。“实用文体写作”类课程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通过“讲、练、展、评”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而且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把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到社会去实践。针对不同的文体,还要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比如,公文写作专题邀请机关文秘人员来校授课,或者带领学生到机关单位观摩如何制发公文;新闻稿写作专题让学生去电视台、报社等媒体了解新闻制作流程,让学生采写新闻;演讲稿写作专题让学生即兴演讲或者举行演讲比赛;学术论文写作专题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分小组汇报展示;调查报告写作专题让学生到社会去调查。总之,通过精讲多练、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内外结合,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以防理论与实际脱节。

  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我目前主要从事实用文体写作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公文写作、新闻写作以及近年来流行的人工智能写作研究。目前,在研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是关于高校写作人才培养问题的。

  在写作教学方面,高校写作课只开设“审美文体写作”类课程是不够的,“单条腿”走路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用文体写作”课是写作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写作课的教学偏重审美文体,而对实用文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目前,主要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实用文体写作”类课程,本科院校开设此课的相对较少。一般只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将“实用文体写作”类课程列为基础课或核心课,其他专业则将其列为选修课或通识课。实际上,“实用文体写作”类课程对学生更为重要。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把“实用文体写作”类课程列为必修课或核心基础课。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我国高校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实现审美文体和实用文体“两条腿”走路。

  在写作研究方面,与其他文体相比,学界对于公文文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以致繁荣的写作实践与写作理论研究之间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目前,公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古代公文的文种研究、语言研究等方面,而对于近代以来的公文研究则明显不足。实际上,整个公文研究领域都有着较大的学术空间,值得深入探讨。

  此外,对于越来越流行的人工智能写作,学界与业界尚不同步,学界应该加强对于这一现象级写作方式的跟进和研究。一方面,人工智能写作以其较高的写作效率、客观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的生产成本,为写作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写作也存在内容模式化、语言不自然、版权争议、侵犯隐私等现实问题,这些都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探讨。

  从事写作学科研究的过程中,您在阅读、收集资料、撰写论文、投稿发表等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在撰写论文、投稿等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对应的学术期刊太少,尤其是核心期刊。据我所知,目前只有极个别的核心期刊会发表写作方面的研究文章。

  在写作学科领域对您影响较大的代表性学者有哪些?他(她)们的研究对您的启发是什么?

  在写作学科领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大学的陈建军教授。他是我的博士生导师。陈老师既有扎实的写作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在教学、科研方面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非常感谢他!

  在写作领域,对我影响最大的教材是人大王健教授、徐拥军教授主编的《文书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该教材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有一定的学理性,对公文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这对我的公文写作教学和研究都有帮助。

  目前,我主讲“公文写作”“论文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写作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以文体为主线,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分专题教学;以案例为支撑,突出实践性;打破文体之间的壁垒,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引发我很多的思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不仅具备实用性、实践性、理论性,还要具备前沿性。比如,在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时,我除了按教材体例教学外,会重点补充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多种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让学生有一点科研方面的启蒙;二是补充机器新闻写作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AI写作与传统的人类写作之间的不同,因为现在很多大的媒体都有自己的写作机器人了,像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封面传媒的“小封”等。

  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诸多思考,正好可以用到教改项目申报、教改论文撰写中去,让教学、科研相得益彰。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政论文的写作基础要有一定的行政思维和工作能力,而学生没有在机关单位工作过,对行政工作相关内容了解甚少,这就难以真正写好公文、新闻、领导讲线

  为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为了克服写作类课程固有的枯燥性,我不仅采用案例教学法,还结合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分组竞赛等方法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另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源、课程作业以及在线测试、建立题库、学生互动、分组讨论、点名、签到、投票、课程问卷、研究型教学等。事实证明,在线学习平台以可视化的方式强化了过程管理,辅助教学效果显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对本科生而言,重在知识性,我会把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充分结合,特别是选择一些正反案例,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又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对研究生而言,注重学术性,除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还比较重视写作理论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我平时主要写一些学术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写作、投稿、发表,整个过程往往持续很长时间。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多篇文章交叉写,每一篇文章写好后都采取“冷却法”,搁置一段时间后继续修改、反复打磨,直到实在改不动了再投稿。目前,除了学术写作,我也会写一些散文类的文章,偶尔也涉及公文写作或培训。

  写一手好文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一是培养写作兴趣,喜欢写才会有动力写好;二是多看好文章,打好文字基本功,提升文学素养;三是多写多练,切忌眼高手低;四是注重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打磨出精品;五是要有越挫越勇的韧劲,即便刚开始写不好,也没有关系,贵在坚持。

  在教学和研究之外,您还有什么兴趣和爱好?您是怎样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您如何评价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

  教学科研之余,我喜欢看一些闲书、杂书,偶尔也打打球。我尽量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做到井井有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我已经几年没有刷过朋友圈、微博等,而是有空就多陪陪家人,或者看看书、写点文章。

  良好的写作能力,早已成为文科生的一种核心竞争力。现在,虽然以ChatGPT为代表的各种写作软件越来越发达,但基于算法的AI写作还无法完全代替传统的人类写作。因此,无论在就业市场还是在职场中,会写的人一定会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