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茶采摘接近尾声,进入11月中旬,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茶农们又开始“穿梭”于茶园之中,紧锣密鼓地投入茶树翻土、修剪工作,为明年春茶的长势做足准备。
“好茶不愁卖,今年秋茶质量不错,交易正旺时,1天就收购了约2000斤毛茶。”安溪县感德镇槐川村一茶叶收购点负责人陈文金一边忙着审评茶农们带来的茶样一边说。
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安溪县是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逾千年。早在宋元时期,安溪的茶叶就在泉州港统一装船,从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启航,销往世界。
改革开放初期,安溪县是福建省最大的国定贫困县。乘着改革春风,敢闯爱拼的安溪人紧抓发源地优势,带着安溪茶到全国各地叫卖。“骑着摩托车,挑着茶叶,到处找买家。”茶农王奕荣回忆,彼时,乡亲们克服万难,四处奔走,把安溪茶越卖越远。
种茶、采茶、制茶、卖茶,周而复始,是安溪人的坚守,也是20世纪末安溪县实现脱贫的“法宝”。
如今,安溪县有近80%的人口从事涉茶产业,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4000元,茶叶已成为当地致富的“金叶子”。
靠“一片叶”富民,离不开强产业带动。在各地卖茶的经历让安溪人的思想更解放、目光更长远。他们深知,要想把“一片叶”做得更大更强,就得努力向茶产业现代化“进阶”,生产、包装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大文章,茶生产更是要走上智能化“快车道”。
“在八马茶业生产车间内,最新生产线小时不间断作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最高可日产精制茶原料3.6吨。”八马茶业产品经理蔡银笔介绍,智能生产线让产量飙升,也让产品的“标准线”提高。
八马茶业不仅制茶,也制造茶包装,让茶叶从进料到成品全程不落地,实现自动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且快速出品。“目前,我们的生产线盒。”蔡银笔说。
八马茶业只是安溪县5000多家茶企的缩影,从生产到包装的智能流水线,是这些茶企生产车间的标配。
“安溪所有茶厂的机械化、自动化包装设备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强大的茶包装流水线。”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炳灿自豪地说,安溪的通用包装占据全国茶叶包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100万泡茶不到10小时就能完成装盒、封膜、装箱。”
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
经历了走南闯北卖茶的安溪人,深知自己走出去“找销路”的艰辛,于是早早“站”上了电商的风口,让好茶在家就能“不愁卖”。
“现在公司每天的茶叶订单出货量是3万多单。不仅如此,电商平台还帮助我们触达了更多的消费者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当地茶企转型线上的销售“排头兵”——和平百茶(福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和平兴奋地描述着电商带来的新机遇。
尝到电商“甜头”的不只是和平百茶。当地建设了茶叶电商专业园区茶科网产业园,许多头部供应链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安溪县域茶叶电商销售收入已超百亿元,占全国茶叶电商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助推安溪县茶叶交易量位居全国县域之首。
“如果没有茶,就没有安溪县的山乡巨变,也没有安溪人的幸福生活。”安溪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清杰认为,安溪人不仅把茶越做越好、越卖越好,还提升了“一片叶”的附加值。
袋泡茶、速溶茶、茶含片等快捷茶品接连上新,饮料茶供应链从无到有,让安溪县成为全国重要新式茶饮基底茶供应基地,年供应量超6万吨;
物流产业在电商带动下持续繁荣,272家物流快递企业、上千个服务网点日均处理约16万件涉茶快递,让安溪县的物流效率在全国产茶县中居首位的同时,物流成本最低;
五湖四海的游客循着“茶香”来到“茶乡”,漫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感受吃有茶味、住有茶香、行有茶路的“茶生活”,让安溪县实现年接待国内游客784.03万人次、年国内旅游收入92.03亿元;
依托“一片叶”,安溪县日新月异,已今非昔比。9月20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安溪县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0位中欧·体育生态物联网,跻身全国投资潜力十强县市之列。
“产业始终是安溪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支撑。”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对安溪的未来充满信心,“安溪将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向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大步迈进。”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